古文旻老師的植物裝置課程居然在2025年也報名到啦!!當時一分享給花藝夥伴時,大家都各自在自己的城市裡秒搶課,現在想起來真的很好笑,也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(?)。
或許所有的發生都在最適合的時刻。
植物裝置課程
(古老師於今年四月在小雅文房展出《時痕》作品之一)
老師的話
每次的課程都希望參與者能吸取不同的養分,也讓我們在課程類別上思考,如何讓大家更有效地思考與裝置之於空間重要性。
課程分為各個不同階段,將帶大家瞭解常見的植物裝置類型,讓對於裝置的洞察力增加,得以分析製作的方式且實際操作,後續也會於基於需求,去設計與規劃,製作產出自己構思的裝置作品。
讓大家瞭解為何「植物是調和空間的重要因素,而裝置是給予空間細節的靈魂」,其中每堂課都會設定空間情境,為此空間製作出相符合的植物裝置,以及設計原理以及創作理念分享,幫助大家建立設計邏輯及製作能力。
課程中段及尾段進行實地演練,從場地勘查、簡易提案、前置作業、進場佈置,設計並製作僅此一件的植物裝置。
課程簡介
/Part 1
・設計思維-提案流程與裝置製作相關工具
/Part 2
・空間解析-需求類型與植物裝置的關係
・空間應用-設計與裝置於空間中的對應關係
・裝置設計-結構雕塑與植物關聯
/Part 3
・情境需求設計演練(期中測驗)
/Part 4
・空間媒介(ㄧ)光與材質應用
・空間媒介(二)演繹展示設計
・特殊結構應用-材質試驗
/Part 5
・提案設計-模擬提案過程
・個人植物裝置作品展示
– 以上擷取自古老師instagram介紹
花藝結構與植物裝置的不同?
這是我在報名前詢問老師的問題。
古老師說:
「主要是構成的邏輯不同,【花藝結構探討】(週四)是屬於花藝技巧的應用,主要媒材還是要花為主,透過花藝的技巧來延伸花的美感與比例,每一次都會強調花與架構的相容。
【植物裝置】是透過植物為媒介,嘗試用裝置的方式置入於空間,對於空間來說,植物的角色與人的關係,三者的媒合與美感,裝置課程上課的時間比較長,因為跟空間有關係,所以每堂課程會有一組大型示範作品與一個學員實作。
裝置課相對於花藝結構來說,比較不需要具備花藝基礎,反而比較要重視自己的美感與設計基礎,在探討空間的情況下才比較能理解。」
植物裝置課程-暖身小作品
老師說以往都是先介紹工具再進行實作,但是發現大家馬上就會忘記所有的工具,所以就將步驟對調。
老師說要設計植物裝置就必須從最底層的結構開始思考,你當下越揮霍隨性,後面就會有多懊惱後悔!(最後一句我自己解讀的)
那天鑽各種洞還算挺成功的,除了在夾鋁管時默默覺得自己可能重訓需要加重,大致上工程都挺愉快的(沒有打穿、結構破損…)~
植物裝置的工序和我平常接觸的花藝結構真的很不一樣,在這課程裡面就需要把原本學習的花藝概念先拋之腦後,正如老師所說的「美感與設計」,而這些所有的細節都必須先化為實際思考的細項,逐一拆解施作。
當日成品-秋紅
當天老師除了示範彎折鋁管,其他完全任由我們自由發揮,因為他說每個人的上花邏輯都不一樣。
打底的紅色尖葉油加利葉讓我聯想到凋零的落葉,除此,其他素材我沒有太多的感覺(哈哈),有點算硬加(?),結果才發現可以不用把全部素材用完(欸 真的跟花藝結構都不一樣啦)…
裝置工具介紹與認識
介紹了常用的工具與許多不同樣式的螺絲,真的很帥!
當日大作解析
上課前老師還特地把展區關起來,待解析大作時才公開(好像開盲盒一樣驚喜)…除了分享作品,老師也會講解製作時的過程和需要留意的地方等等。
資訊量爆炸的一堂課!!
很開心我的花夥伴們都玩得很高興,連一個平常總是在課堂上做不完的同學,那天也跟我們同步完成作品(鼓掌),我想她自己也都很驚喜、高興。
能跟著古老師學習真是太棒了!2025萬歲!
❝用愛生活。蘭薰桂馥❞